当前位置:首页>社区概况

新华社区简介概况

来源:  发布时间:2019-07-24  分享到:

新华西街道新华社区位于乌海市海勃湾区的西南角,辖区总面积1.9平方公里,东至建设南路,西临包兰铁路,南到甘德尔西街,北至新华西街,辖区内5个小区,3个单体楼,共有居民4505户,居住主要以铁路退休职工及家属为主。新华社区党委党员236人,下设5个小区党支部,2个非公企业党支部, 60岁以上党员占党员人数76%,在职党员48人,辖区单位6家,包联单位8家,商户200余家。

新华社区党委充分发挥基层党建的引领作用,推动社区各项事务的进一步发展,提升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我们社区以党建+发展+公益+服务+融合”理念,将社区辖区内的医疗、文体、物业、娱乐等服务进行进一步整合,致力打造“四个工程”开启“1+4+X” 发展新模式,让党建领航建设我们“暖心.家文化”。

一、重点发挥党建引领的辐射作用。把党建工作放在突出位置,致力打造“智慧”党建品牌,发挥品牌的辐射带动作用。

十九大报告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这为社会基层工作指明了方向。要把社区建设好,调动百姓的积极性,至关重要,这也是考验基层党员干部的基本功。我们要以党组织为核心,多元化治理方式,调动社会组织、企业,社会单位、居民等广泛参与。最终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新华社区依托党群服务中心,以社区管理、社区服务、社区文化、社区共建为切入点,以实现“党群共建、服务社区”为总目标的党建品牌,致力将党建融入社区服务、社区文化、和谐平安建设等各项工作,以品牌激活力,以品牌聚民心,以品牌增效应。我们主要从城市化党建和网格化管理两个方面展开,通过凝聚辖区内党建资源(辖区单位、包联单位、小区楼栋长、居民)的力量,共同提升社区党建、促进社区治理。

1、搭建为民服务新平台社区,构建城市化党建新格局。

社区是我们的家,家园的幸福靠我们共同努力,一方面做好社区日常工作,一方面积极主动为社区居民谋幸福,打主动战,打进攻战,办实事,讲实效,把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到社区工作实处,谱写社区工作新篇章。不断完善社区党建工作体系,把党的组织网络覆盖到每个小区、楼栋、社会组织和企业。新华社区党委组织社区、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和驻区单位等讨论辖区出现的重要工作事项,研究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商讨为民服务事项。新华社区老旧小区居多,基础设施比较陈旧,各小区社区指导下实现业委会全覆盖。其中站南东小区、站南小区属于呼铁局职工住宅小区,共有31栋住宅,共有住户1365户。物业一直由呼铁恒诺集团物业服务,现于2018年底移交到地方政府。新华社区积极协居民助成立由新华派出所、小区党支部、居民代表组成的管理委员会,积极筹备引进物业公司,确定物业公司后,由小区管委会与物业对接、沟通,协商小区接管事宜。对物业工作给予指导协助保障小区有序运行。我们小区管委会并对小区的基础设施(包括立面、管网、“五化”等问题)进行统计摸排,每走在一处,大家都会详细了解小区的存在问题,做出整改计划,整齐的详细记录在自己的小本本上,为下一步小区集中改造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数据。截至现在征集社情民意53条,受理办结率、居民满意率达100%。

2、实施社区工作站便捷管理,畅通服务居民途径。

新华社区党委以党建为引领,推进社会治理创新,不断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和社区居民自治水平,丰富社区居民群众文化生活,不断完善社区阵地建设,打造别具特色的群众文化型社区,在建设过程中,由社区党委牵头,团委、妇联、工会相配合广泛参与,促进社区文化事业蓬勃发展。结合社区实际,积极建设和完善图书室、志愿者服务站、心理咨询室、党员加油站、党员活动室、社会组织孵化站等社区文化活动阵地,为给社区居民提供必要的文化活动空间以及开展社区文化活动提供较好的活动平台而不懈努力。

社区充分发挥居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重因势利导,针对不同群体开展能够吸引居民群众广泛参与的各项文体活动;引入墨香公益书法协会、同社区一道共同打造、建设社区特色文化,使社区活动不仅成为精神文明的一种传扬形式,也成为社区与群众沟通的桥梁,并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构建和谐社会起到强大的推动作用。

3、设立社区综合治理办公室,创新矛盾化解新机制。新华社区党委牵头协调社区警务治安、信访调解、帮教服务、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等事务,形成工作合力。对排查出来的矛盾纠纷予以及时的调处,对于重大的矛盾纠纷,及时向有关部门汇报,使各类矛盾得到有效的控制。在完善社区综治办职能的基础上,创新居民自治调解新机制,成立了“和事佬”协会。由人大代表、社区离退休党员、在职党员和驻区单位党员担任,以充分发挥他们离得近、叫得应的优势,以党员作用发挥促进矛盾纠纷化解。“和事佬”协会成立以来,帮助社区居民解难帮困20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3起。

二、重点打造“便民”、“聚民”、“乐民”、“助民”四个工程。致力突出四个工程作用。通过“四个工程”将党建工作与社区各项工作深度融合,构建具有凝聚力、思想性、民主性和美好性的社区新环境。

1)实施“助民”工程,托起“幸福社区”

为了让不同的群体居民感受到我们大家庭的温暖,辖区内老年人多、老党员多这一特点,我们探索打造分类式的“私人订制”模式。对行动不便、生病困难及残疾人员、孤寡老人、空巢老人等通过入户走访、电话联系等形式,与大家结成“暖心对子”提供多种形式的“微照料”“微服务”,实现了居民幸福感。

但是仅仅依靠社区的力量远远不够,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建立新时代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大格局。新华社区党委也在积极探索,将辖区单位、包联单位、物业等社会组织整合联系到一起。我们联系辖区企业(电力公司、热力公司)对老党员耿华同志等进行“一对一”帮助;与辖区3家医院对接为辖区老年人进行免费体检,并建立健康台账,开通绿色通道;对孤寡老人形成“结对子”,只要老人打电话无论是周六日,我们都会为老人交水电费,买菜这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做到送温暖到家,送健康到家。对于身体力行的老人,参加到我们的文艺团队中来,通过安全、消防、健康培训讲座的学习,成为我们的宣传员。

社区实行网格化管理,形成“小区党支部→党员→居民”的党建网络机制使广大党员同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进一步提升社区凝聚力。截止到目前,新华社区已有50名党员挂牌上岗,在辖区内走进楼栋、走进单元,正真做到党员服务群众的承诺。实现构筑1个党建网格+1名党员网格长+若干党员志愿者,开展党员“亮身份、树形象”活动,进一步丰富党组织生活,凝聚党组织向心力。

2)实施“便民”工程,建立“连心热线”

强化便民服务网络建设,横向建立辖区单位联合党委、非公企业联合党支部、共驻共建单位党组织,纵向建立社区党总支、网格党支部、楼宇党小组。开通“亲民热线”创建网格微信群,实行“五访三问”(访贫困户、访道德模范、访孤寡老人、访贫困儿童、访流动人员,问生活所需、问健康赡养、问社情民意),与居民“打成一片、融为一体”。

在各小区成立微信群,社区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将国家的惠民政策,社区民情及时传达居民手中。居民遇到问题诉求也会在微信群里进行咨询,达到“双向服务”,搭建起“暖心桥”让居民感受到家的温暖。

我们推出“五卡服务暖民心”系列活动。为了把社区服务工作做细做小做实,创新推出了“五卡”服务。即:优餐卡社区70岁以上老年人、特困家庭的孩子、孤儿携带老年卡可以到辖区部分餐馆享受优惠服务;体检卡,老年人带体检卡可到辖区医院免费体检;读书卡,居民携读书卡可随时进辖区单位图书室借阅;优惠卡,特困老人、残疾人、孤儿等弱势群体,在辖区内两大超市消费可享受优惠;理发卡,辖区70岁以上的老人每周二上午免费到社区理发,也可以电话预约,享受上门理发服务。

3)实施“聚民”工程,打造“议事平台”

通过三务公开、党员服务站、党群座谈会等载体,打造党群“议事厅”平台,以广大党员群众共同利益、共同需要和共同目标为出发点,建立党员密切联系群众制度,坚持“先知道、先讨论、先行动”,及时向群众通报、宣传、教育。

2019年1月8日,新华社区工作人员入户了解到所辖建新佳苑小区42户居民停水,社区工作人员立即联系供水公司帮助协调解决,经维修人员排查因地下室自来水管道破裂所致,属于入户管道,不属供水公司负责,社区工作人员立即组织业委会、居民代表协商,由本楼居民及小区外围商铺共同集资维修。

4)实施“乐民”工程,,共享“邻里和谐”

社区是我们的家,家园的幸福靠我们共同努力,一方面做好社区日常工作,一方面积极主动为社区居民谋幸福,打主动战,打进攻战,办实事,讲实效,把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到社区工作实处,谱写社区工作新篇章。社区依托“道德讲堂”和“特色睦邻点”,以“我们的节日”为契机,组织群众开展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活动,举办“社区文化艺术节”、“钻石婚”、“送春联”、“母亲节”、“重阳节”、“端午节”、“读书沙龙”、“运动会”等群众性活动,让群众在寓教于乐中提升素质享受生活,提高主人翁意识。

牛老师作为新华社区党支部书记,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新华社区成立了“牛亚平工作室”,“墨香书法公益课堂”,课堂分为室内(社区)和室外(人民公园),全部免费教学,并有党员志愿服务团队进行教学,服务群体达到300余人,得到了社区居民的认可和好评;为辖区居民每周六日免费进行葫芦丝及烫画培训。

新华社区开展创“益”公社援助平台,建新佳苑党支部预备党员赵艳玲为会长,因自己是残疾人,成立创“益”公社将区残疾人、低保户学会串珠等手工技能,目前已经售出了300多件产品。有了作品那销售渠道从哪里开,社区积极探索销售渠道,与辖区单位、包联单位、社会组织、及爱心单位开展“爱心义卖”,甚至将手工艺品免费摆放在一些大型商场内进行义卖。一名低保户高兴的说,“当我亲手将自己串好的作品,送到爱心买家手上时,特别开心!我也可以通过努力实现自我价值!创“益”公社援助平台工作室还开设剪纸艺术义务授课,辖区妇女积极报名参加,受到了广大居民的好评。

新华社区以辖区红色文化、铁路文化、先进人物文化培育为抓手,注重家庭文明建设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在辖区挖掘评选“好儿媳”“好家庭”,在各小区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效应,从2018年至今每年开展一期好家风好家训寻找最美家庭”活动,通过自荐、居民推荐等形式进行报名参与,居民反响强烈,积极报名。其中,我们有一名党员金光敏过去是一名铁道兵,现在走进校园、走进单位为党员们进行宣讲,将好家风好家训得以传承。下一步新华社区在辖区将继续评比出:廉洁之家、仁义之家、敬业之家、孝善之家、勤学之家和文明大院、和谐大院、幸福大院。通过这样的评选活动,更加提高了辖区党员、居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接下来新华社区党委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引,继续为社区建设做更多实实在在的事情,“群众事无小事,要与大家切身利益相关的民生问题入手,整合资源、搭建平台,整个社区才能建设得越来越规范、温馨、和谐。”在“1+4+X”的模式下,通过“四个工程”的链接,把党建品牌的作用辐射到社区的各项工作中,促进党建与社区各项工作的同步发展。目前党建品牌效应在“双城联创”工作中初显成效党员当先锋,做模范,争做我们的志愿者、宣传员。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真正把那些思想政治素质好、热心服务群众选出来、用起来。依托新华社区共建单位共享资源清单、惠民服务项目清单、居民需求清单”,提升社区服务能力,完善社区服务体系状大党员志愿者服务队新华社区党委深挖“亲和”内涵,着力打造“一居一品”提升服务水平,融洽了党群关系